《皇清職貢圖》,九卷,清傅恆、董誥等纂,門慶安等繪。是乾隆十六年(一七五一),乾隆皇帝下令各地總督、巡撫將其管轄境內不同民族,及與清王朝有來往的國家之民族,描繪各民族的衣冠形貌、生活習俗,因而所繪圖像以描寫外形為主,並且注重對人物表情的刻畫。全書依地區編排,卷為一域外,如朝鮮、琉球、安南、英吉利、法蘭西等地區;卷二為西藏、伊犁、哈薩克地區;卷三為關東、福建、湖南、台灣地區;卷四為廣東、廣西地區;卷五為甘肅地區;卷六為四川地區;卷七為雲南一帶;卷八為貴州地區;卷九是乾隆二十八年(一七六三)後所續補增繪之圖,又另於嘉慶十年(一八○五),卷九末又再增補「越南國夷官」、「越南國夷婦」、「越南國行人」、「越南國夷人」、「越南國夷婦」五幅。總共繪製三百種不同的民族與地區之人物圖像,每一種圖像皆描繪男、女二幅,共計約六百幅。每幅圖繪之後,皆附有文字說明,文詞淺顯易懂。
名人圖繪 >
皇清職貢圖
愛烏罕回人、回婦
乾隆二十八年癸未,愛烏罕汗遣使奉表入貢,其霍罕及西哈薩克啟齊玉蘇、烏爾根齊諸部皆伻來牽駒以獻,考愛烏罕距拔達克山尚三月餘程,重四譯始達,餘亦去伊犁葉爾羌諸城數千里,纏頭旃罽之飾為前圖所未備,因敕補繢幀末,以誌遠服、昭來許。御識。
愛烏罕,極西回部也,自拔達克山西南行須三月程可到其地,有哈布爾、嗎沙特、愷達哈爾三大城。其汗愛哈莫特沙居愷達哈爾城,四面環山,中皆沃土。俗以耕種為業,屬人築室散居,不計戶籍丁口。戰用鳥鎗刀槊,不習弓矢,在回部中故稱強盛,近復兼并鄰部溫都斯坦部落,益大。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,愛哈莫特沙欽仰威德,遣使和卓密爾漢馬恭進金紙表文,重四譯方至。其人狀貌脩偉,用花帛纏頭,褐衣長領,外曳錦緣敞衣。部內婦人亦花帛纏頭,飾以珠翹,耳環綴珠,纍纍覆肩,衣緣邊錦衣,勤於織衽。地產良馬,其所貢馬四匹皆高七尺,長八尺。
1-10 of 297